职工文苑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职工文苑
宝钛集团郭永胜:明天更美好
来源: 宝钛集团     2020/12/8 15:35:00 作者 : 郭永胜   人气: 332

我和宝钛是同龄人,都是1965年“出生”的。因为这个,我对宝钛有一种独特的情愫。

我大约是1982年7月22日到厂里报到的。从西安到宝鸡,下了火车问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在哪里,当时宝鸡市民很少有知道这个名字的,有的说可能是七十一号信箱,在山里面。问了好几个人,到转运站坐班车到厂里。那天下午雨后初晴,我站在大门口往里望,一直望到07氢氧站阳光下青翠的树木。门卫师傅是个四川人,热心地给我介绍厂里的情况,他说01、02、03是干什么的,还有“淋巴”一十、“淋巴”二十、“淋巴”三十,我当时纳闷怎么还有淋巴,后来才知道他说的是08一室、二室、三室。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这偏僻的山沟里,真有一种落寞的感觉。

上班后,听同事们说,工厂曾是个保密单位,是从北京有色院搬迁过来的三线企业,为导弹氢弹火箭卫星提供稀有金属材料,第一次见识了银光闪闪的钛材料,对工厂和钛产品有了一种神秘的感觉。那时候厂里提的口号是“保二争三”“保五争六”,意思是确保钛材年产量实现二百吨力争三百吨,确保五百吨力争六百吨,可见那时候厂里的钛材产量是很低的。记得一九九几年,厂里搞了个庆祝活动,庆祝建厂三十年钛加工材产量累计突破一万吨,而现在咱们一年的产量就过了一万吨,多大的飞跃呀。

1986年7月,厂里决定创办《宝鸡有色报》,我调到宣传部报社工作,从此开始了我30年的办报、宣传生涯。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谁都没有接触过新闻,更没办过报纸,一切从头学起。在总编王天亮的带领下,我们到陕西日报社实习了一个月,于当年11月20日正式出刊了第一期厂报。记得当时我们在确定头版头条时,围绕是上工厂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呢,还是上工厂取得钛制压力容器许可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领导唐贵豪当时是宣传部长,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最后从新闻价值上大家达成了共识,压力容器取证上了头版头条。

在我的脑海中,工厂20年和40年厂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86年12月8日,厂里举办了盛大的厂所投产20周年庆典,当时的陕西省副省长、后任省委书记的张勃兴以及中国有色总公司的领导都出席了庆典,并为精锻机投产剪彩。我有幸参加了厂庆20周年的报道,目睹了庆典实况和20年成就展、社火游演、焰火晚会,为工厂取得的发展成就而自豪。多年过去了,20年庆典那一幕幕仍记在脑海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工厂在李青云厂长的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生产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步入第一个鼎盛时期,每年过年搞灯展、社火、焰火晚会,五月搞“红五月”文体活动。1988年元宵节陕西电视台还来厂里举办了文艺晚会,厂领导和一些职工表演了节目,老家的姑姑看了电视对我说你们厂真了不起,我听了非常开心。“中国钛城”“钛工业基地”“陈仓古道上的明珠”等誉声鹊起,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职工的收入和自豪感也同步增长。我那时候月收入100多块,过了几年到了二三百块,这在宝鸡市当时就算是“高薪”了,连我西安的同学都很羡慕。那时候宝钛人的幸福指数和自豪感真的是爆了棚。

2006年40年厂庆的时候,公司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艰难爬坡,终于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新的历史阶段。10月28日,宝钛集团建设投产40周年庆典在俱乐部隆重举行,我与同事们聆听了企业四十年风雨历程的报告,见证了企业几年几大步跨越发展的辉煌,并精心编排了八个版的彩色报纸,做好新闻报道。我还参与了文艺晚会节目的创作,白林让主席把我们几个“秀才”召集在一起,精心策划自编自演了一场文艺晚会。我创作的群口快板《五湖四海来创业》和王新权创作的舞蹈《十大产业话发展》,演绎了艰苦创业的历史和蓬勃发展的现实,获得了观看的职工家属的好评,有的老同志看到当初创业时的情景,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1986年7月11日到宣传部报社,再到2016年8月22日离开宣传部,整整三十年我一直扎根在宣传岗位,担当了“报人”和“喉舌”的角色。报道了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和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比如三米三轧机引进、新区建设、南京宝色建设、工业园奠基、EB炉等重大技改项目投产、宝钛股份上市、宝钛集团创立、国家和省上领导来厂视察、老厂长李青云和全国劳模刘长汉事迹等等,见证了企业几十年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的发展历史。我与同事们几十年办的报纸,详实地记录了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既是传播公司信息的媒介,又成为公司撰写厂志的重要史料,我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事。在做好厂内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办好企业报的同时,我还被聘为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为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等报刊撰写稿件,对外展示宝钛新形象,传播宝钛好声音。

因为工作关系,这些年来采访或接触过许多人,但让我感动的是建厂初期从北京、东北等大城市支援三线来到宝钛的创业者建设者们。他们当初来的时候生活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与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和同事比更有天壤之别。我曾问他们后悔不,可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没有抱怨和牢骚,而是表达了听从召唤建设祖国青春无悔的心声,很乐观旷达,尤其是他们对这个山沟沟充满了深深的感情。老一辈们的经历和情怀令我肃然起敬,使我对名与利、得与失,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我不怨天尤人,勤奋敬业,干就干出“Number One”的工作态度。

工作之余,我爱好文学,写点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作品集《天生我柴》和《把酒笑谈千古事》,近年来又写了八十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自己还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己之所以有这点业余收获,那是因为宝钛给我提供了从事文字工作的平台,给了我生活滋养,给了我灵感。我发自内心感谢宝钛,感恩宝钛!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那个青涩少年,如今已成了年过半百的老汉,却怡然自得,不知老之将至。而我们的宝钛,正在跨入发展新征程,朝着实现“两步走”战略,打造百年老店,引领中国钛工业走向世界的宏伟愿景挺进着,宝钛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我对宝钛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信心,衷心祝愿我们的宝钛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