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心得体会
铅硐山矿业、旺峪矿业秦宁昌:牢记宗旨 增强情怀 不辱使命
来源: 铅硐山矿业 2018/7/6 11:00:52 作者 : 秦宁昌   人气: 628

近日,全国全党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梁家河》的热潮。作为一名党员,我怀着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深厚感情,认真学习了《梁家河》一书,并作了读书笔记。还记得书的醒目位置写着总书记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总书记这一席话感人肺腑,发人深思,仔细研读,不难发现《梁家河》的“大学问”,就在于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孕育的为人民造福初心、追求真理精神、埋头苦干作风、攻坚克难意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七年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很短暂,但在人的一生中却是漫长的一段岁月,尤其是在那个艰苦年代,缺吃少穿,但却磨砺了总书记坚毅的品格,铸就了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人的信念,粱家河也成了习总书记的根。

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总书记回梁家河连插队时的村里年轻人巩政富患有眼疾一事都记忆犹新。人民群众住得咋样,吃得咋样,过得如何,这些点滴小事,在总书记的心中都成了记挂心中的大事。可见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是多么的博大宽广。

还记得总书记的一句话,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情真意切的话语,发自肺腑的心声,表明总书记对梁家河这块热土多么的挚爱与钟情。梁家河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是给有心人磨炼成长的舞台,总书记的心始终牵念着人民。总书记为梁家河人民做过的事,乡亲们难以忘记,而乡亲们曾经无私地呵护帮助,特别是他们憨厚朴实的品质也影响着青年习近平的心灵。总书记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人民给予自己那份真情厚意,他的心留在了梁家河。

深读《梁家河》一书,脑海里时常闪过这一连串字眼,那就是陕北——黄土地——窑洞——干渴——尘土飞扬——贫瘠,但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磨炼了总书记坚毅的品格和发誓立志改变现状的雄心大志。习总书记把窑洞称为“我温暖的家”,其中饱含了乡亲们对一个北京知青的爱怜,如同自己的子女一般。习近平称其为家,也饱含着总书记视乡亲们为亲人。难怪总书记说他是黄土地的儿子。

1974年元月10日,青年习近平宣誓入党,从这一天起总书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比执着和坚定信念,全部溶进了他的血液里,印在了心坎上,也注定了民族复兴的大任有了忠实的继承者,有了继往开来的一代伟人,这是党之幸、国之幸、民之幸。

总书记是这样看待插队经历的,“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总书记要做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行字,在普通人眼里,那是有志之士,甚至时代伟人的人生追求,但青年习近平从修身做起,并把读书作为自己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书中有思想,书中有智慧,书中有启迪,书中有方向,书中有光明,书中有真理,书中有哲思,书中有古训。但我认为青年习近平更多地是从读书中获得了力量,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磅礴力量。

学习《梁家河》,使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更加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更加加深了为民造福的使命情怀。作为公司党委书记,党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了自己,我应倍加珍惜、克勤可俭、埋头苦干。当前要组织带领公司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深刻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还要深学践悟《梁家河》,挖掘其中的“大学问”,增强为民情怀和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决心,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真诚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学习《梁家河》,使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为职工谋福祉的决心。我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打造幸福平安美丽和谐的铅硐山也将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