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四支队伍”2025年建设要点》,榆林新材料集团聚焦差异化的高端化、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的战略目标,开展了“工程师+创新团队”专项培训。
培训将内部赋能与外部研学相结合,一方面邀请大国工匠、行业专家在公司开展定制化教学,围绕专利挖掘与申报、创新工作室标准化建设等核心需求,通过“案例拆解+现场演练”形式,确保学员掌握实操方法;另一方面组织核心学员先后走进法士特集团、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省内标杆企业,学习其智能制造落地路径与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对标先进、转化应用”目标。
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杨峰,以《坚持不懈展风采实干笃行向未来》为题,分享了从技校生成长为“火箭心脏雕刻者”的奋斗历程,让学员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是对每一个尺寸的极致苛求”。
专利领域专家围绕“专利申请实务”展开教学,从技术交底书撰写规范到“可专利点”挖掘技巧,手把手指导学员将日常设备改造、工艺优化转化为专利成果,破解了“有创新不会报、报了缺保护”的难题。
行业专家以“创新工作室建设”为核心,通过拆解“工程师+创新团队”运作逻辑,组织学员分组完成“设备优化方案”设计实操,实现“学用 即时转化”。
学员实地观摩 了 法士特集团 “黑灯工厂”运作——270名员工依托“机械臂+AGV小车+数字化监控”智能体系,实现年产数十万台变速器,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合格率稳定99.8%,其“质量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下游端质量预控闭环”模式,为发电、阳极质量管控提供了直接借鉴;在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人工标准操作视频化”、“残次品返修PDCA循环”、“工序定置定位管理”等做法,有效解决传统“师带徒”经验流失问题,为铝业、煤业分公司技能传承提供新路径。
截至10月底,公司22支创新团队主导创新项目6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申报专利49项、发表技术论文110余篇。其中王森泰团队“PLC程序优化降低水压低误跳闸”为国内电解铝行业首创,非故障停机率降低85%;发电分公司王杰团队“电动机抽穿转子装置”;质检计量中心石蕊宁团队“炭渣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将检修/检测效率提升67%、50%;邵明海团队申报9项专利,王杰团队7项专利均落地应用,专利实用性与转化价值显著。
(搜狐新闻:https://3g.k.sohu.com/t/n943898512?serialId=689911efa16ee34862815a5cfe396014&showType=&shp1=NzM5ODk3MDMzNTAyODUzMDcxMw%3D%3D__s1&sf_a=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