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又一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宝钛集团认真落实省国资委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要求,聚焦创新生态、人才激励与精准管控的协同攻坚,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优化现代公司治理、深化市场化经营等9个领域部署实施了56项改革举措,形成了国企改革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的完整链条,切实发挥出了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安全支撑作用。
攻坚“卡脖子”环节 打造产业链自主可控创新生态
宝钛集团立足产业链链主定位,编制产业链五级图谱,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智能技术应用,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积极谋划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9项,其中高品质铸锭、管材及型材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50000吨四氯化钛生产线、1200kg真空自耗凝壳炉、高品质钛合金熔炼及返回料循环利用、高品质钛铁生产线相继达产见效,使企业整体装备、产品、产能优势再上新台阶。加快智能工厂建设,上线宽幅板材热线智能化可视化工厂,打造钛合金板材柔性化生产、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供应链协同于一体的智能化工厂。同时,实施成品管材检验信息化项目、真空退火炉集中监视控制系统项目,实现单支管材实验检测信息的质量追溯,提升管材产品质量过程管理。强化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部署实施“国之重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配套项目”等核心攻关项目,着力突破“卡脖子”问题;优化科技创新体制,聘任高校和科研院所6名高层次人才为“宝钛专家”,凸显科技创新带动作用。2024年,宝钛集团取得科技成果奖37项,专利授权22项。
突破“大锅饭”思维 中长期激励点燃发展引擎
宝钛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宝色股份打破传统短期薪酬激励的局限,将员工利益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绑定,顺利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2024年,宝色股份成功攻克了厚壁钛合金的高效、精密焊接难题,研制的焊接装置在大科学装置上实现应用,首次完成发动机高温高压燃烧室试验台核心组件的研制任务。同时,宝色股份创新经营模式,激励设计工艺团队及时前移,与销售部门同步对接业务,工作模式由“串联式”向“并联式”转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打造销售、设计、生产、采购等跨部门跨业务的新型营销团队,顺利承接多项世界级大型PTA、MMA、PDH、大炼化项目等成套设备的制造,生产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向好。
告别“一刀切”管理 差异化治理激活企业动力
宝钛集团统筹分析各子企业性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及功能定位,以“分类赋权、精准治理”为核心理念,系统性构建适配不同类型子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模式。在全资子企业全面推行市场化选聘,通过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将经理层收入与企业发展质量挂钩,增强了经营活力。在上市公司子企业强化资本运作,提升市场价值,企业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与内控体系构建,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与精准有序的流程管控能力。近两年来,宝钛集团新增7户高新技术企业,5户企业通过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2户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企业通过陕西省“专精特新”认定,1户企业产品被评为“陕西工业精品”,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宝钛集团正按照“1345”发展行动纲领,聚焦生产、营销、资源、科研等核心要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释放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