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报》1月16日讯:在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湖北省引江补汉地空瞬变电磁物探”项目现场,搭载瞬变电磁设备的无人机向陡峭山体上方飞去,高效完成了靶向区域的地形获取、数据采集等作业,不仅有效避免了工作风险,还大幅降低了技术人员劳动强度和项目成本,是保障野外地勘安全的得力助手。
“野外地勘项目地往往地形复杂、条件艰苦。有了无人机的科技护航,一些高风险、高难度作业正逐步被替代,就像为物探队员插上了翅膀。”该项目部负责人说。
看实效 创新“安全员+岗位工”建设
在“湖北省引江补汉地空瞬变电磁物探”项目中,现场安全团队按照该公司“安全员+岗位工”的建设方案,结合《地勘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定制手册>》《员工安全手册》等文件要求,坚持以制度规范管流动项目、以标准流程管现场作业、以考核评价管人员行为,注重项目前培训、上岗前教育、飞行前交底、收工前总结,打造了一套“菜单式”的安全管理模式。该项目部严格落实“一岗两清单”制度,负责人兼安全员与队员逐一签订责任书,利用每日班前会、“袖标+红马甲”、“手指口述”等形式,规范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面对无人机新领域的安全风险,该项目部认真学习地勘测绘行业安全生产指引和无人机风险隐患判定等规范,聚焦野外踏勘、仪器校验、测量放线、无人机航测、设备维保等工序,深入开展新场景下的风险辨识、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风险可控、隐患闭环管理。
按照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四个台账”的要求,该项目部创建了人员岗前状态确认、安全行为观察、作业环境监测“晴雨表”等个性化表单,为筑牢人员、设备、环境安全防线夯实基础。
看细节 聚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在航测作业飞行前,操作者必须对无人机进行严格的功能测试与校准,深入分析作业区域气象变化和地形地貌特征,确保无人机在精准规划的安全飞行路线上可靠运行;飞行中,应当选择在开阔、平坦且远离人群和建筑物的场地进行起降,在周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与隔离设施,防止无关人员或动物闯入。通过监控屏幕,可实时掌握无人机飞行的高度、速度、航向等关键指标,发现异常波动立即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飞行结束后,要对无人机细微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损伤隐患,如实填写工作日志,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作业信息。
看方向 加强地勘低空经济市场开拓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地勘行业的转型升级,相较于传统物探,航空物探技术安全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均有大幅提升。该公司紧抓“无人机+地勘”市场机遇,充分发挥无人机航测技术安全高效、地形适应力强、采集信息丰富、对生态环境扰动小的优势,在资源绿色勘查、遥感遥测、地灾调查等领域,大力推广地—空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目前,已累计完成测线长度超过2000km,效率是地面方法的5倍以上。该公司与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等院校开展联合攻关,获得各类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20余项,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作为该公司大力培育的新质生产力,以“复杂条件下深部矿产高分辨电磁探测”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在“广西百色某铁路隧道地空瞬变电磁勘查”“湖北恩施某隧道地空瞬变电磁勘查”等项目中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矿山三维建模、采空区治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环境监测等安全服务领域新商机也接踵而至……这支高精度、高效率协同作业的专业技术力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引擎。
小小的无人机作为物化探总队公司“安全员+岗位工”团队的新成员,随着旋桨转动,缓缓飞向蔚蓝天际,“看清”山体构造、“透视”地下矿藏、“破译”自然密码,发挥着“科技守护安全,安全助力生产”的大作用,更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推动企业在地勘低空经济“蓝海”行稳致远。
(原文链接:
中国有色金属报https://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190511&q=5090&v=6;
群众新闻网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1/08/content_11016112.html;
西北在线http://www.xbxxb.com/2025/0107/1056244.html;
搜狐https://m.sohu.com/a/846298316_120122160?scm=10001.325_13-109000.0.0.5_32&spm=smwp.channel_247.block2_307_epwR4p_1_fd.11.1736238125746wV0ghfM_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