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中国有色金属报:榆林新材料集团电解槽大修实现工期产能双突破
|
来源:榆林新材料|2025/11/5 15:44:00|作者:田瑞平 赵婷|人气:40

近期,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分公司(以下简称“铝业分公司”)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铝行业加速绿色转型要求,实现120台电解槽大修工程工期产能双突破。这场大修是一次设备升级与产能提升的实践,更是一场以党建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锤炼干部职工作风、提升专业能力的实战练兵,同时,也沉淀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铝业分公司现拥有576台400千安预焙电解槽,此前均采用50%石墨质普通阴极结构。经过2023年至2024年两年科研攻关,全石墨化磷生铁浇铸阴极技术成功落地应用,单槽电耗可降低280千瓦时/吨铝,既能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又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成本。基于这一技术突破,铝业分公司于2025年正式立项“120 台电解槽大修工程”,计划全面推广该先进技术。

与此同时,电解槽大修周期的优化潜藏着可观的经济效益。铝业分公司党委和纪委敏锐地捕捉了这一契机,将大修项目打造成锤炼干部职工作风、提升专业能力的“练兵场”,并将其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以“作风+能力”双提升为核心,同步实现降本增效、技术升级和队伍建设的多重目标。

攻坚:多维协同破难题 全链条构建高效作战体系

项目启动后,铝业分公司迅速搭建“党委统筹、支部攻坚、部门联动、纪委监督”的工作架构,围绕工期优化、技术创新、安全保障三大核心任务,织密全链条协同网络,逐个破解大修关键难题。

分层组建专项团队。由铝业分公司党委书记挂帅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战略统筹;以检修车间为核心组建执行小组,承担具体实施任务;公司纪委全程参与工期优化监督,确保项目廉洁高效推进。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了3个职能部室、5个生产车间以及2家施工单位,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作网络。

各部门精准联动、各司其职。设备管理部精准调配大修关键备件与材料,确保库存始终满足15台以上电解槽大修需求,杜绝材料滞后影响工期;生产技术部科学制订停槽计划,巧妙衔接生产与大修节奏,实现“两天停一台槽且交工工期达标”的历史最佳水平;检修车间与外委施工单位密切合作,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电解车间则主动配合现场作业,从而高效地解决了跨部门问题。

针对异地大修效率更高的特点,铝业分公司对电解车间轨道进行局部维修与强化管理,除电解二车间外,其余3个电解车间实现异地集中大修全覆盖,异地大修槽占比达75%。

在工期优化上,铝业分公司以“能并尽并、能简尽简”为原则,对大修全流程工序进行深度重构:提前转出上部结构,将钢棒切割与上部结构拆除并行推进,焊棒工序实行“人停机不停”工作制,同时,结合夏季高温特点,将焊接、刨炉等工序调整至上午、凌晨及小夜班进行。通过一系列优化,就地大修单台工期从24天压缩至21天,压缩幅度达12.5%;异地大修单台工期从14天压缩至10.5天,压缩幅度达25%;截至9月30日,已完成49台大修槽,累计节约工期146天。

关键技术装备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针对电解槽水平母线长期运行中因摩擦、打火产生坑洼、熔瘤等导致导电效率下降的问题,铝业分公司青年突击队研发出“铝电解槽上部结构水平母线铣削装置”,实现技术突破。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机架通过天车吊装固定,集成上下(电机+蜗杆齿轮传动)、前后(滑轨+伺服电机)双驱动系统,配合集成控制箱与限位开关,可在不停产、高空狭窄空间内完成修复。单次作业时间缩短至4小时,铣削面平整度误差≤0.1mm,设备稳定性达98%。自投运以来,年节约人工成本24万元、工期成本120万元,安全事故率降低90%,该成果还荣获2025年陕西省“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二等奖。

现场管理也同步精细化。检修车间灵活调整龙门转运系统操作,优化停槽槽号与时间顺序,确保转运安全平稳。同时,建立施工进度动态公示机制,要求每日工序“日日清”,并在8月底前完成龙门转运系统专项维护消缺,消除安全隐患。检修车间党支部将电解槽大修工期压缩列为“一支部一克难”重点攻关项目,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组建党员突击队,全程参与工序优化试验与关键工序施工;制作动态工期看板,实行可视化管控,每日公示计划、进度、质量数据;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每日一碰头、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估),推动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业务能力。以检修车间党支部为示范,铝业分公司其他支部纷纷开展“一支部一克难”活动,带动整体作风与能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著增强。

护航:精准履职 保障项目合规高效

榆林新材料集团纪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为项目保驾护航。在责任压实上,围绕“作风+能力”两提升清单,对关键环节实行清单式管理与监督检查,构建“榆林新材料集团纪委统筹监督+分公司党委统筹组织+分公司纪委跟踪督办+检修车间优化执行+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纪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车间一线,开展“蹲点式”调研、现场办公,与项目组、车间负责人、技术人员深入交流,精准掌握实情,为缩短大修周期提供定向导航。

在管理创新方面,榆林新材料集团纪委监督推动“龙门转运连续作业停槽顺序动态调整”机制落地,要求对关键设备实行每日三检,确保大修期间零安全事故,同时,协调推动材料随到随检、即验即用,组建保供专班,解决材料化验周期长等问题。

安全监督更是毫不松懈,督促作业人员全员经过安全培训考核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操作;规范防护用品佩戴与检查,严格执行特殊作业许可,关键工序设专人监护与警示标识,备足应急物资,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同时,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铝业分公司纪委及时推动管理创新与流程优化,协调形成随到随检、即验即用、能并尽并、能简尽简工作法,组建保供专班,有效破除协作障碍,保障施工连续高效。

成果:经济效益与管理经验双丰收

截至2025年9月30日,电解槽大修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成果,实现了“效率、产能、效益”的三重提升。

产能与节电双双飘红:已完成的49台大修槽中,就地大修14台(13台实现工期节约,累计节约41天),异地大修35台(全部实现工期节约,累计节约105天)。项目累计节电39.2万千瓦时(按电价0.3元计算,价值11.7余万元)。增产铝液438余吨(按吨铝产值2.05万元计算,产值900余万元),合计创造产值910余万元。根据全年120台大修目标计算,预计可节电≥576000千瓦时(价值17余万元),增产铝液超过590吨(产值1200余万元),合计实现产值超过1200余万元。

成本控制成效明显:通过推广异地大修、应用母线铣削装置等举措,年节约人工成本24万元、工期成本120万元,单位产品能耗成本与设备维护成本显著降低。

技术管理日趋规范:铝业分公司编制《电解槽大修作业指导书》,将单槽施工工期、工序流程与质量标准固化下来,同时,总结了水平母线铣削装置的技术参数与操作规范,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队伍能力全面提升:通过项目实战锻炼,员工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意识、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一批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其中“电解槽水平母线铣削难题攻克”项目团队获评省级创新团队。

作风与能力双向提升:大修项目成为铝业分公司“作风建设与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干部职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更加扎实,跨部门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企业内部日益浓厚。

展望:以成功经验为蓝本 持续注入双驱动动能

回顾项目建设历程,铝业分公司提炼出五大核心经验:目标导向是前提,以“工期压缩、产能提升、成本下降”明确方向,细化任务清单;党建引领是核心,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攻坚合力;技术创新是关键,通过工艺优化与装备升级突破传统模式瓶颈;协同联动是保障,打破部门、单位壁垒,形成全员参与格局;监督赋能是底线,纪委精准监督确保项目廉洁合规、安全高效。

下一步,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分公司党委将以此次大修项目成功经验为蓝本,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与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在管理上,进一步完善大修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质量管控等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实现“计划—执行—监督—复盘”全闭环。

在技术方面,将加大全石墨化阴极技术、水平母线铣削装置等技术的迭代升级力度,并探索引入机器人作业等智能化大修模式,进一步提高效率。在监督方面,构建“监督跟着项目走”的长效机制,聚焦设备升级与产能释放等关键环节,筑牢纪律防线,全力保障全年120台电解槽大修任务圆满完成。在经验推广方面,将项目形成的管理、技术经验延伸至其他生产环节,从而带动铝业分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为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有色金属报:https://mp.weixin.qq.com/s/Aofwoy6gDB5x4OXNJ332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