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榆林新材料集团获悉:2025年,该公司按照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工作部署,将锚定打赢“八场硬仗”,围绕“1249”工作思路,强管理、转作风、保落实,探索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新范式,努力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
去年下半年,面临产品需求和价格不断走弱,榆林新材料集团以作风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升为抓手,聚焦人才引用育留、技效双升、新增长点打造等九项重点工作,统筹布局铝基新材料高端制造,持续稳增长、倍增质效量,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企业治理现代合规,推动短期供需与长期竞争实现双赢。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利润53亿元,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打好科技赋能硬仗,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2025年,在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取得突破、创新支撑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榆林新材料集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开展在研项目36项,预计研发投入增长不少于10%,全面推进产学研用全链条建设,构建高效协同的研发体系。
榆林新材料集团坚持“战略新兴、升级迭代、绿数低碳、破解难题”四个一批战略导向,积极筹划组建公司铝基新材料研发及深加工等6大专家技术委员会,全力推进石墨阴极、智能打壳技术等已有项目成果转化,滚动谋划高强高耐热铝合金、超高纯铝靶材等“国之重器”项目论证6项,系统构建“4+N”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科技管理部科技成果管理室主任曹东峰表示,今年,公司将大力强化科技组织管理,全面做好科技信息研判、专利成果申报等工作,力争专利数量较去年增长10%以上,实现成果奖项大幅增长,推进企业创新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转化与承载,是催生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内在机理。
2025年以来,榆林新材料集团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锚定前瞻性高性能铝基新材料产品研发与应用,“揭榜挂帅”的铝合金棒材、高品质球形铝颗粒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中试阶段任务,开发潜在客户3家,打破上游研发到下游客户之间的壁垒,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公司全面落实“五个一”考核机制,提高科研考核权重,探索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让研发人员薪酬体系实现差异化,牵引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打好人才引育硬仗,构筑智力支撑新高地
随着传统要素驱动模式渐显疲态,人才生态系统建设已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
榆林新材料集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着力推动“五类人才”谱系化建设,深化“四支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技能人才培育,以人才生态建设锻造产业升级新引擎。2025年,公司计划引进博士3人,培育“四支队伍”86支。
公司通过优化完善人才发展长效激励机制,构建了以基本薪酬、绩效奖励、岗位津补贴为主体的三维薪酬体系,设立技术技能岗级薪酬标准和津贴制度,评聘分离、阶梯待遇,激发职工创新创业内生动能。
榆林新材料集团人力资源部人力管理室业务员冯宁宁介绍,近期,公司出台了《职工处分管理办法(试行)》《薪酬管理办法(试行)》《员工考勤和休假管理办法》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优化薪酬制度,旨在激活人才发展链式反应,实现能力提升、价值创造、正向反馈的螺旋式上升,使人才在挑战中实现能力跃升,最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长效动能。
精准引才、协同育才,是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动态平衡的唯一路径。
榆林新材料集团充分利用博士后创新基地、研发平台,搭建产才匹配平台,以需求牵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瞄准高校及行业细分领域内的顶尖团队,大力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端人才,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起与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人才供应链。
2025年,榆林新材料集团计划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等项目150余项,预计参训人数7000余人次;计划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次,认定高技能人才150人以上,以业务突破带动筑基强能,驱动产业迭代新生。
据了解,目前,公司正在加快打通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构建起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纵向贯通、横向互通”的立体化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叠加共振的良好格局。
打好链群建设硬仗,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
3月18日,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渣处理设备带灰调试作业,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该项目以电解铝液为原料,将采用目前国内最新的净化技术和熔铸技术,生产变形铝及铝合金带材等产品,是榆林新材料集团以产业五级延链建群、产品五式创新集群为核心,布局新增长点打造的高端制造项目之一,将有效助力产业延伸链条、向新提质。
“截至目前,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扁锭生产线已成功实现联动调试,进入了验收手续办理、生产营运等接续阶段,预计年中可实现投产”,该项目现场负责人曹锐说。
破局者勇立潮头,变革者定义未来。榆林新材料集团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5年,榆林新材料集团前瞻性谋划战新产业,预计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公司谋划了铁路专用线数智化建设、电厂汽轮机通流改造等项目46个。前瞻性谋划上游产能并购,统筹布局下游高端加工,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求突破之举、谋增长之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铜川铝基新材料项目加快实施,“三个规划、两个续建项目、四个应用场景打造”数智化升级纳入全年规划……
这是榆林新材料集团以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在智改数转中培育增长极,重构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缩影。
聚焦铝产业差异化的高端化,以全要素融合创新,榆林新材料集团构筑起了科技聚变、人才裂变、产业蝶变的赋能闭环,一幅高端多元、多能互补的和美画卷正在榆林这片能源沃土上磅礴展开。
从传统动能升级到现代企业崛起,从单一产业赋能到全链价值跃升,榆林新材料集团在新型工业化的浪潮中,开辟出产业价值升维的新范式,正在朝着产品多元矩阵、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全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