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是重点。怎样突出链条培育,全力做优主赛道,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新范式?榆林新材料集团给出了答案。
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榆林新材料集团以煤电铝一体化产业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耦合与资源循环,构建了煤电铝一体化集群发展的示范体系,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榆林模式”。
传统产业升级:黑色“乌金”的绿色嬗变
站在厂区观景台上俯瞰,一条蓝色栈桥犹如巨龙般蜿蜒:一端连着煤矿原煤仓,一端通向发电厂。煤从地下来,电在厂中生,铝向全国去,这是榆林新材料集团生产现状的缩影。
踏入园区,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年产60万吨的电解铝生产线,5×330兆瓦配套电力设施,35万吨阳极炭块生产线,以及年运输能力550万吨的铁路专用线,这些完备的产业单元,构成了现有的一体化产业链条。
清晨6时,榆林新材料集团煤业公司地下270米综采工作面,煤机司机陈步雷正在操作智能采煤机,进行采掘作业。原煤产出后,再通过13公里全封闭输煤廊道,以每小时900吨的速度被送往电厂。
“我们的煤矿采用智能化采煤系统,从‘会采’到‘慧采’,不仅减少了人力,还提升了开采效率和安全性,让煤矿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稳定的煤炭供应。”榆林新材料集团煤业公司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军说。
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发电分公司,印有“陕西有色”字样的两根大烟囱格外醒目。近年来,该公司投资2亿多元,对发电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投产运行以来,年均实现氮氧化物减排约1400吨,二氧化硫减排约650吨。
从“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转变,是榆林新材料集团煤电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在这里,煤炭将被送往发电机组,生产出的电力又被输送到下游用于铝的冶炼生产,整个过程紧密衔接,高效且环保。
新兴产业崛起:一块铝的破圈之旅
在铝业分公司的电解铝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生产乐章。一排排电解槽整齐排列,576台电解槽正有条不紊地将氧化铝粉末电解成符合纯度要求的铝液,随后被送往下游进行铸造加工。
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分公司生产技术部万飞介绍,分公司应用磷生铁浇铸全石墨化阴极、智能打壳气缸系统等新技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全面推广后,预计全年可节约电量约1.2亿千瓦时,节约费用4000余万元,助力传统高耗能产业向“负碳工厂”转变。
用自己生产的煤,发出自用的电,加工铝产品,延伸自身产业链。按照这一思路,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并于2024年底成功实现35吨扁锭生产线联动调试。
据了解,该项目以电解铝液为原料,将采用目前国内最新的净化技术和熔铸技术,生产变形铝及铝合金扁铸锭、铸轧带材等产品,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
4月1日,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75吨扁铸锭生产线设备安装,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该项目现场负责人曹锐说:“目前,项目进入了验收手续办理、生产营运等接续阶段,预计年中可实现投产,为企业打开经济增长第二增长空间。”
致力于推动铝产业由原材料向新材料提升,产品由粗加工向高端化布局。该公司年产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项目、年产10万吨铝箔项目以及年产5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未来产业打造:培育壮大新增长极
2025年,榆林新材料集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着力推动“五类人才”谱系化建设,深化“四支队伍”建设,预计全年构建“科学家+工程师”等现场技术团队86支,引进博士3人,认定高技能人才150人以上,提升内部“造血”功能,以人才生态建设锻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榆林新材料集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全年预计研发投入增长不少于10%;锚定前瞻性高性能铝基新材料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展在研项目36项;滚动谋划高强高耐热铝合金、超高纯铝靶材等“国之重器”项目6项,打造具有“硬科技”含量的铝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推动铝产业从原料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实现铝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一季度以来,我们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合金棒材、高品质球形铝颗粒的中试阶段任务,开发了潜在客户3家,打破上游研发到下游客户之间的壁垒,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中试车间,技术员杨泽宇“炫”起了他们科创研发的成果。“拳头产品”的火爆,得益于榆林新材料集团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该公司铝基新材料项目产品涵盖变形铝及铝合金扁铸锭、高品质球形铝颗粒、铝粉铝箔以及铝精深度加工产品等。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助力产业发展刷新成绩单。2025年一季度以来,该公司铝锭(铝液)产量15.12万吨,煤炭产量278万吨,发电24亿千瓦时,生产经营稳健开局,为公司铝产业扩容增量、聚链成群积蓄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国平满怀信心地说,“十五五”期间,公司将聚焦铝产业差异化的高端化,全面谋划上下游产业延链布局,积极培育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铝深加工企业,构建以产业、环保双循环为驱动,榆林、西安、铜川三地协同为支撑,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多元现代管理体系协同为保障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并进,奋力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
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蓝图”,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用煤发电、用电炼铝、做强铝及铝精深加工”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发展之路。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的荒滩。而今,这条年营收超300亿元的产业链,正书写中国煤电铝产业发展的范式版图,一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蓄势崛起、未来产业加速培育的宏伟蓝图正在驼城徐徐展开。